《学习与实践》2021年总目录
(括号内数字为期号和页码)
激励全党奋斗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尹 文 舒艾香 (7,5)
习近平关于党史重要论述蕴含的方法论探析
蒋英文 徐方平 (7,12)
实践辩证法的革命: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
白 刚 那 玉 (1,5)
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形成与当代解读
王梅清 左亚文 (1,13)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彭文刚 (2,5)
中国共产党领导学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及启示
李建国 杨婷婷 (2,12)
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再论析
栾永玉 林超琴 (3,5)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阐释
王宜科 董振华 (3,12)
理解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
张 雷 (3,21)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探索与实践
李斌雄 杨竹芸 (4,5)
历程、问题与对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百年史回顾
段光鹏 王向明 (4,14)
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刘 玲 韩美群 (4,25)
马克思恩格斯的语言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
窦星辰 黄云明 (5,5)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实践与理论创新
侯文文 (5,13)
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教育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唐皇凤 毕鸿昌 (6,5)
建党百年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要求及路径
李永春 刘潇敏 (6,15)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明观演进历程及现实启示
赵建建 李佃来 (8,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由来、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高海波 (8,14)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与政治功能的实现
项久雨 张晓骏 (9,5)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党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白启鹏 秦 龙 (9,13)
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基因探赜
徐玉生 高梦冉 (10,5)
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田 磬 袁银传 (10,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维度阐释
张 懿 于鸿君 (11,5)
列宁对意识形态本质的科学阐述及其当代启示
阮一帆 谢 然 (11,15)
论马克思劳动所有权思想的核心意涵
蔡 玲 毛华兵 (12,5)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
毕小婧 涂永前 (12,14)
百年大党“三农”工作重心转移与政策变迁
彭 玮 龚俊梅 (12,23)
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实现路径
袁超越 (1,63)
面向公民网络诉求的政府回应行为与政策性回应——基于地方官员调查数据的列举实验分析
李 锋 (1,73)
作为政治学方法论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内在张力与发展限度
刘 伟 翁俊芳 (2,40)
创制经验: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因与优化
任克强 (2,50)
中国抗疫国际合作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
刘 芳 (3,54)
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理论架构
黄红平 (5,22)
建党百年民生建设的历程、成就与经验
李军鹏 (6,24)
城市贫困的干预机制——贫困类型与平等主义的交叉分析
姚尚建 (7,27)
习近平关于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论述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徐绍元 史春林 (7,45)
以差异化原则统领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的政治哲学基础初探
余 扬 虞崇胜 (7,54)
国家能力与大数据:迈向一种信息维度的国家理论
侯利文 (7,63)
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空间的伦理重塑
夏银平 何衍林 (8,4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王 鹏 何宛谦 黄子芹 (9,22)
民生获得感、政府信任与城乡居民选举参与行为——基于川、鲁、粤三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东平 田北海 (9,31)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导逻辑
刘占虎 (10,26)
城乡融合发展图景:一种恰亚诺夫主义的分析
张洪新 (10,37)
组织与政治:中国共产党“临时支部”的历史演进与多重优势
徐卫华 (11,2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三重功能及其实现
祝 捷 秦 玲 (12,33)
陈云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陈丽晖 张龙林(12,44)
中国共产党将审美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
周 芳 任 睿 (12,53)
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双重不确定性下中国供应链重构的策略研究
胡德宝 赵 静 (1,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示范效应分析——基于8省12县市6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较研究
王 军 苑 鹏 马旺林 (1,29)
并购重组下控制权稀释与支付行为
周 菊 段俊斌 陈 欣 (1,42)
新冠疫情下的国际经济格局与中国畅通“双循环”的发展路径
刘再起 肖 悦 (2,21)
自主可控、产业识别与政策选择——区域情境下提升产业影响力、控制力的分析框架
程俊杰 闫东升 (2,3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卢现祥 李 磊 (3,30)
价值重构视角下新时代城市工业用地更新路径研究
饶映雪 刘天乔 (3,45)
信息通信技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
丁玉龙 秦尊文 (4,32)
空间效应作用下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地区差异研究
董 旭 杨亚丽 赵晓梦 (4,45)
中国经济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瞻性理念
赵刘洋 (5,52)
后疫情时代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与进路
姚 曦 商超余 (5,61)
新发展格局下的内需引致型产业链循环研究
凌永辉 刘志彪 (6,52)
跨境资本流动:构成、危机和控制
魏尚进 (7,19)
大科技公司的金融风险隐患和监管
方 意 王 琦 张蓦严 (8,54)
新形势下我国逆周期财政政策的转型研究
刘安长 (8,67)
应急财政能否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基于预备费视角
黄君洁 (9,52)
经济增长、产业集聚与水污染关系的Bootstrap ARDL检验——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考察
黄 璨 王建茗 成金华 (9,63)
基于生活水平的教育回报性别差异及其变化研究——婚姻教育匹配模式转变角度的解析
董延芳 杨泽冰 罗长福 (10,58)
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与劳动力市场变革
胡放之 (10,71)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研究
张弸弛 曹 阳 (10,78)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兼对“生产率悖论”的再检验
郑琼洁 王高凤 (11,59)
基于要素畅通视角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
张传友 (11,70)
女性地位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田艳平 姜奕帆 (12,60)
内部薪酬差距和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协同影响
霍 林 程子昂 (12,71)
城市电商化转型对FDI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来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的经验证据
周科选 余林徽 (12,82)
党内法规的三重属性
王立峰 李洪川(1,54)
规制平台经济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理与实践
陈 兵 徐 文 (2,87)
赋权与失权:民事司法鉴定费用返还成因探析
杨瑜娴 (2,97)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背景下《外商投资法》的解释与适用
刘仁山 龚文静 (3,61)
年龄边界重构背景下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协调机理
邓琬心 莫洪宪 (3,69)
《民法典》中的道德义务释论
罗 昆 刘景琪 (4,57)
系统论视角下亲告罪的法律规制研究
胡莲芳 赵 泽 (4,65)
党内法规制定权限划分的变迁及其政治逻辑
段 磊 熊 娜 (5,42)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的新发展与中国启示
许 皓 (6,35)
网络金融犯罪治理的刑罚转向与重构
陈雪梅 李兰英 (6,44)
行政相对人协力义务的正当性及制度构建
江必新 戢太雷 (8,24)
网络平台自治规则的治理逻辑
罗 英 谷 雨 (8,35)
普惠金融视角下保理基础债权转让通知制度的规则观省
吴京辉 汪 颖 (9,4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社区矫正制度的冲突与解决
李红梅 王顺安 (10,48)
欧盟环境刑事管辖权之实施困境及突破
董邦俊 郭少杰 (11,78)
个人信息的自我控制:被遗忘权的行使与限度
董祥宇 (11,87)
共享型互联网平台的治理框架与完善路径——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
李志刚 李 瑞 (4,76)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就业扶贫模式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对策
蔡小慎 王雪岚 王淑君 (5,30)
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机理研究
徐双敏 (5,69)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选择研究——基于14个试点地区的政策文本分析
王 玥 卢新海 贺飞菲 (5,79)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开放的推进路径
刘华涛 (6,60)
数字化转型视野下的地方政府数据协同治理
胡玉桃 (6,69)
我国城市住房问题演变与求解:基于政府-社会-市场关系的回顾与展望王振坡 宋嘉卓 王丽艳 段思洁 (7,35)
从“无休”到退休:农民退休的逻辑与制度设计
聂建亮 董子越 吴玉锋 (7,73)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品供给模式类型及其治理分化
钱 全 (7,85)
食品安全网络群体行为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刘贝贝 青 平 孙 山 (8,77)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范式变迁及转型发展——基于1949-2020年政策文本的分析
董海军 刘海云 (8,125)
公共性与反公共性的共同在场:网络空间的治理困境及其超越
贾双跃 (9,74)
公共资源交易制度的改革路径探索
艾 琳 王 刚 (9,84)
嵌合式治理:行政主导下老旧小区“微更新”的实践探索
戴祥玉 唐文浩 (9,91)
从知识到社会: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转型
高 慧 (10,88)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的长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
樊厚瑞 (10,97)
脱贫攻坚成效评估与接续乡村振兴研究——以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为例
朱哲学 (11,35)
制度优势如何提升治理效能: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逻辑探析
刘强强 包国宪 (11,47)
整体性治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解释框架
陈秀红 (12,93)
城市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导向与实践进路
李辰星 肖 竹 (12,103)
需要为本:托底性社会政策体系构建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
陈仁兴 (1,84)
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
匡亚林 梁晓林 张 帆 (1,93)
社区服务机构运行逻辑与基层政社关系——以江苏省“残疾人之家”为例
易艳阳 周 沛 (1,105)
中国健康福利财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变迁与结构特征
刘继同 王文素 马小婷 (2,57)
后脱贫攻坚时代社会工作介入相对贫困的情感逻辑——基于S村社会工作项目的经验研究
徐立娟 陈 丰 (2,65)
外迁移民非平衡的社会融入: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茂福 刘恩培 郑 军 (2,76)
政府慈善赋权何以走向有序?——探寻渐进之道
张 圣 徐家良 (3,77)
自由谱系和知识生产:关联状态下的社会学发展
姜利标 (3,89)
超越行动者网络: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本土路径——基于社区养老场域的田野观察
许文文 (3,100)
技术引入基层与社区治理逻辑的重塑——基于A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案例分析
陈 锋 宋佳琳 (4,84)
基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中的目标置换问题及其治理
张 海 (4,95)
后精准扶贫时代农民的道德风险及其防控研究
宁华宗 汪 黎 (4,106)
迈向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西方表述与中国在地化实践
王进文 徐 炜 (5,88)
城市过渡型社区非正规空间的生产机制与治理反思——基于长三角区域拆迁安置社区的调研
杜培培 (5,101)
生活治理:农民日常生活视域下的乡村治理逻辑
杜 鹏 (5,112)
区块链驱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治理创新:系统重构、实践图景及风险纾解
何继新 暴 禹 (6,78)
福利治理下的能力正义:内涵、价值及困境消解——兼论我国扶贫新情境下能力福利正义塑造
王 昶 王三秀 (6,91)
农村互助养老的福利生产与制度升级
张继元 (6,104)
老化意识:理论溯源、政策困囿及优化策略
曲绍旭 (7,96)
走向综合监管: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社会组织治理模式转型研究
关 爽 李春生 (7,104)
全域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型
杨发祥 郭 科 (8,84)
点线面:社会工作实务三大方法循环机制研究
王学梦 施旦旦 (8,97)
迈向社区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实践与转型路径
王 芳 曹方源 (8,106)
实现体面劳动:非正规就业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理论审视与推进路径
胡世文 梁伟军 (8,117)
失信与问责:我国社会组织“四律”机制和政策建构
葛道顺 (9,102)
环境-制度-行为分析框架下中国社会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李云新 刘 然 (9,112)
技术治理与制度匹配: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双向趋同”现象研究
杨 宝 肖鹿俊 (10,108)
从外部移植迈向本土自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逻辑
徐选国 田雪珍 孙洁开 (10,119)
网络社交团体的自我秩序化:内在机理、功能优势与限度
周 恒 (10,130)
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与社会政策的发展取向
张世青 (11,97)
个体化的类型学及道德底蕴
杨 君 (11,106)
社区自治与共治的模式整合及其优化路径——以苏州市山池街道为例
林晓兰 叶淑静 (12,112)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中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北省的实地调研
周春燕 候金波 (12,122)
农转居社区网络化治理:转向、机制与路径
叶继红 (12,13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审美命题的释义重心
王昌忠 付冬生 (1,114)
保卫大武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全民动员
岳 奎 郭 倩 (1,123)
经权之间 德福两端——基于两种伦理学视域的早期儒家德福观考察
杨 杰 (1,132)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治理转向
刘彦武 (2,122)
偶像符号的编码: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消费文化研究
付茜茜 (2,132)
基于文化场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李 奕 刘军平 (3,125)
张之洞与《廿二史札记》的经典化——兼论晚清时期史学地位之变
王云燕 (3,132)
“乡村文化”治理与乡村“文化治理”:当代演进与展望
谢延龙 (4,116)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化的重塑——基于乡村业余剧团的考察
陈娅飞 (4,123)
数字化文化遗产与提升城市形象研究
曹福然 马雨墨 熊 威 (4,133)
儒家人性论:从理性原则到实践法则
乐爱国 盛 夏 (5,124)
论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创造性转化
毕浩浩 (5,134)
当代中国地方学:发展模式与未来进路
王枫云 刘鉴萱 任亚萍 (6,116)
人工智能时代的虚假自由及其嬗变的可能
刘荣军 李书娜 (6,127)
跨文化影像研究:建构当代中国视觉形象及启示
陈之凡 (6,134)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内在规定性
樊亚茹 杨慧民 (7,125)
转型与赋能:“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周 宇 林 翔 田雪枫 (8,134)
从“梁王”到“二冯”:文化史研究中的观念传承与范式转型
傅才武 严星柔 (9,123)
海德格尔技术之思及其当代启示
董 军 (9,134)
被预支的账单:“隐形贫困”青年的消费群像及发展呈现
刘凯强 (11,118)
文化和旅游融合指数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考察
陈 波 刘 宇 (11,129)
网络自嘲:自我贬抑、防御机制与价值迷离
蒋建国 (2,108)
症候与分歧:传播学技术研究的结构转型
廖金英 (2,114)
新媒体时代主题宣传的创新策略——基于议程设置理论视角
涂博文 吴玉兰 (3,111)
视觉文化视域下青年短视频消费的文化反思
周宣辰 程 倩 (3,118)
从信息连接到信息融合:信息学视域下广告传播的逻辑进路
程 明 张 蒙 (7,115)
粉丝、平台、资本与国家:多元互动视角下的饭圈反黑及其治理
张世超 胡岑岑 (7,132)